代币经济学时什么是意思? 一文了解加密货币的供需关系
代币经济学作为在虚拟币中用来描述内部供需动态的一种流行词,在圈子中经常被提及,对于刚入门虚拟币投资的投资者来讲或许还不是非常了解,下面就由本文来您详细介绍一下有关内容。
代币经济学是什么?
代币经济学,这一融合了“代币”与“经济学”的新概念,深入探讨了加密项目的供需特性。它全方位地考虑了加密代币的各个环节:发行机制、属性定义、分配方式、供需关系等诸多要素。
先来解读一下加密代币。它是在现有区块链技术基础上,由加密项目构建的一种数字货币单位。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一样,加密代币也具有相应的价值,并可用于交易和兑换。
在探讨代币经济学时,我们有必要区分它与传统经济学的差异。在历史的长河中,政府往往会根据需要创造额外的货币,以应对战争、灾害等紧急情况带来的财政压力。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降低现有货币的价值。
与此不同,加密项目在创立之初就精心设计了代币的发行时间表,并通过算法来确保这一计划的执行。这使得我们能够准确地预测在特定时间点上流通的代币数量。同时,代币在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配也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尽管从技术角度讲,发行时间表和分配计划是可以调整的,但实际操作中,这种改变是极具挑战性的。
代币经济学如何运作?
代币经济学通过为代币持有者创造激励措施并明确定义代币的实用性(这是代币需求背后的核心因素),从而构建起加密项目的经济基础。开发者在塑造代币经济学的各个方面时,会考虑以下多个变量:
1.供应
代币供应量是各类项目代币经济学的关键指标。这涉及到总供应量和流通供应量的考量。以比特币为例,其总供应量上限设定为2100万枚,预计最后一枚代币将在2140年左右产生。而Solana的总供应量则为5.08亿枚SOL。
非同质化代币(NFT)项目也同样限制了代币的发行数量。例如,CryptoPunks在v1和v2合约中限定了10,000个Punks,而Bored Ape Yacht Club则总共有9,999个NFT。这种稀有性和排他性使得NFT的价格更高。
2.代币分配与归属期
如今,详细分配代币给利益相关者已成为加密项目的常规操作。为了提升产品的可信度,通常会为分配给风险投资家或开发者的代币设定一个归属期。这样的归属期会锁定开发者的代币一段时间,从而保护投资者免受哄抬价格和抛售行为的影响。
3.开发与质押
像比特币和以太坊这样的早期区块链会发行代币,以激励开发者验证交易。这一过程被称为工作量证明(PoW)。开发者需要运用他们的计算能力来挖掘新的区块并将其添加到区块链中。而在实施权益证明(PoS)的区块链中,奖励会给予那些在智能合约中锁定了一定数量代币的验证者。随着共识层的升级,以太坊也正在向这种模式转变。
4.代币销毁
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加密协议需要销毁代币以将其永久从流通中移除。随着流通中的代币数量变得稀缺,其价格可能会上涨。例如,币安会每个季度销毁其原生代币BNB,以减少其总供应量。2019年11月,Stellar销毁了550亿个XLM代币,约占其总供应量的50%,导致价格在短期内上涨了超过30%。
代币经济学分析
1.供给方
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理解货币的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因素共同揭示了特定货币的受欢迎程度。同样地,代币经济学也遵循这一原理,它帮助我们清晰地把握特定代币的供应情况和市场需求。
首先,我们聚焦于供应侧。这里的关键是判断代币的价值是会实际增长,还是会被通货膨胀所侵蚀。仅从供应量的角度来看,经济理论表明,当流通中的代币数量减少时,代币的价值往往会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通货紧缩。相反,如果代币的总量增加,其价值则可能会下降,即发生通货膨胀。
在审视供应侧时,我们暂时不考虑代币的实用性或其为持有者创造收入的能力等因素。我们关注的唯一标准是供应量如何随时间变化。这涉及到对现有代币数量的考量,以及根据发行过程中的算法预测未来将会开采或发行的代币数量。
以比特币为例,其供应量上限设定为2100万枚,并且每四年左右其发行量会减半,直至2140年。截至2022年6月,已有超过1900万枚比特币被开采,这意味着在未来120年内,仅会再发行200万枚比特币。因此,从2022年开始的未来100年内,仅有约10%的比特币将被开采,这大大降低了通胀压力的可能性。
2.需求方
仅仅依靠供应方并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相反,需求方才是代币价值的源泉。现在,我们来深入解析这一现象。
假设你家中珍藏了十个精美的篮子。这些篮子设计匠心独运,让你深信它们会受到大众的喜爱。于是你宣布不再增添新的篮子,从而形成了固定的供应量。这样做就够了吗?难道这样篮子的价值就能飙升到如钻石般珍贵了吗?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固定的供应量并不会自动转化为价值。人们需要相信这些物品现在有价值,并且未来也将持续保持价值。要确定代币是否有需求,我们需要考察投资回报率(ROI)、博弈论以及模因等多个方面。
投资回报率(ROI)
ROI指的是代币预期为持有者带来的现金流。以Avalanche(AVAX)为例,持有者可以通过质押其代币来保护网络,并在此过程中赚取更多的AVAX。一些协议还允许质押者分享协议的部分收入。比如,持有SushiSwap(寿司)的人都有资格获得协议本身的收益。
如果代币没有内在的投资回报率,人们就不会有持有它的动力。只有当人们相信其他人也认为代币具有价值时,才愿意投入资金。
社区活力
社区的热情可以反映出那些将资金或情感投入代币的人们的信念。我们可以通过衡量他们在Discord、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来了解这一点。同时,也要关注人们在社区中的活跃时长,以及他们是否愿意将代币视为自己身份的一部分。
此外,社区活力还是未来代币需求的关键驱动力。狗狗币(DOG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展示了简单的信仰如何推动代币的发展。由于其狂热的追随者,这种模因代币已经跻身顶级加密代币的行列。
博弈论
技术背后的基本机制被称为博弈论。简而言之,它是对人们如何以及为何做出决策的系统研究。博弈论使用冲突和合作的数学模型来理解决策者的行为。在加密领域的应用中,它使开发者能够在交互式环境中评估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过程。
代币经济学设计中的元素有助于增加对代币的需求。锁定机制已被证明是代币经济学中一种有效的博弈论应用。它具有激励代币持有者在合约中锁定代币的协议,以换取更多奖励。在Curve协议上,用户必须锁定Curve协议(CRV)代币才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锁定代币的时间越长,收益也会越高。由于CRV质押时间较长,质押者有强烈的动机不去解锁代币。
代币经济学示例:Near Protocol
Near Protocol,价格为5.40美元,为Near Protocol提供坚实支撑。它具备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如保障协议安全、作为内外部资源的记账单位,以及作为交换媒介等。
该代币的实用功能涵盖:
交易执行费用
数据存贮
质押以维护网络安全及参与网络活动
治理层面的参与
NEAR代币的总供应量和上限设定为10亿枚。该协议设定了固定的代币发行量,每年约占总供应量的5%。其中,90%的代币将作为奖励发放给验证者,以支持交易处理、数据存储与计算。为确保通胀率得到有效控制,网络收取的交易费用将会被销毁。
本文由币圈网发布,不代表币圈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rcns.cn/wenda/nkg0fnja.html